欧联杯 巴西联赛 尼泊尔乙 科索U21 CBC邀请赛 波超杯 中女甲 匈杯 美国女子全国邀请赛 巴西乙 永川女足邀请赛 丹女甲 U17亚洲杯 俄乙B 俄乙B 哥伦U19 哥伦U20 巴西奥罗联 新西兰中 澳亚超 瑞士U19 新西南联 澳首U23 冰超杯 德女甲 沙王冠 非冠杯 非联杯 乌克兰杯 以女超 希腊A1 爱芒高杯 埃塞女超 沙亚洲杯 西亚锦
当前位置:首页 > 篮球新闻

美国杨毅?不,他是体坛川普

来源:24直播网 时间:2025年04月04日 13:03

斯蒂芬-A-史密斯越来越火了。

因为“美国杨毅”的绰号,我们也许会很简单地认为A-史密斯只在篮球领域呼风唤雨,但事实上,A-史密斯谈篮球、橄榄球、棒球、冰球、足球、拳击,以及你能想象到的任何一种体育,还会谈女子体育,政治话题。

《纽约邮报》曾酸溜溜地出过一篇报道,质疑ESPN为什么要聘用A-史密斯,将他打扮成无所不能的体育评论员,还给他那么多钱。他们指出A-史密斯犯过很多错误,篮球、橄榄球,都错得离谱,只会输出情绪,“A-史密斯每抛出一公斤充满争议的观点,往往连一克的实质内容都难以承载”。后来他们批评川普,几乎用了同样的词。

但观点就是A-史密斯和川普的价值。

是的,A-史密斯“全知全能”,和美国总统川普一样,都是“懂王”。

不同的时代,我们能看到不同的A-史密斯。“美国杨毅”从小爱打篮球,大学本来是在专科学校,但拿到温斯顿塞勒姆州立学院的全额篮球奖学金,进了大学实现阶层跨越。毕业后,他去《温斯顿塞勒姆日报》,想做篮球记者,但总编给他的任务是写一篇维克森林大学的足球报道。

A-史密斯接到任务时对足球一窍不通,“也就是看了1980年奥运会的足球决赛”。怎么办?A-史密斯直接找了足球队的教练,“我啥都不懂,但我必须写个稿子,教练你看看怎么帮我?”

教练是个好人,把助教们喊过来,让他们对史密斯有问必答,然后让史密斯这三天都呆在他身边,看他训练、布置战术等等。

过了一周,史密斯的足球报道就上了报纸,老板给他开了一个足球专栏。

差不多有三四年,史密斯换了几个东家,逐渐转向他更擅长的篮球和橄榄球。直到1994年,他跳槽到了《费城问询报》,到2003年,他成为《费城问询报》的体育专栏作家,薪金是报社记者里面最高的,这几乎是一个普通体育记者的天花板,很多体育记者会在这个职位呆上20、30年,然后退休——当然纸媒在过去十来年迅速衰落,很多专栏作家成为报社提供给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再考虑到A-史密斯是位黑人,他的成功就更不寻常了,上世纪90年代,黑人体育记者很少,能成为大报的专栏作家更是寥寥无几。

A-史密斯后来给自己总结了几条成功经验,一是肤色,美国的篮球和橄榄球有着大量的黑人,A-史密斯很容易和球员、教练打成一片。艾弗森在1996年进入NBA,非常讨厌媒体,但对A-史密斯另眼相看,甚至将他纳入核心圈子,把他当成老大哥。

二是坦诚。

就像他第一次去报道足球,不会就是不会。他还说过另一个故事,差不多20年前(2007-08赛季),以赛亚·托马斯是尼克斯的总经理兼主教练,把更衣室搞得一塌糊涂,球队战绩稀烂,2007年11月份,尼克斯输给凯尔特人45分,A-史密斯决定写一篇报道,呼吁托马斯下课。

其实那场比赛根本就不是托马斯指挥的,当时托马斯的妈妈病危,那段时间一直在医院,但A-史密斯写稿子之前,给托马斯发了一条信息,“哥们儿,我知道这不是你的错,但我必须这么写。”

托马斯回复了信息,“写吧,哥们儿,我不怪你”。

这种新闻原则和私人交往之间的矛盾,A-史密斯碰到过很多次,让他最难忘的还是2010年,艾弗森重返76人,赛季中期以照顾生病的女儿为理由缺席多场比赛,但A-史密斯在报纸上写出了真正原因,艾弗森根本没去照顾女儿,而是在夜店厮混。他后来给出的理由是编辑拿出了艾弗森在夜店的视频,给他两个选择,要么他写,要么报社安排其他人写。A-史密斯决定有始有终,自己写,为艾弗森的职业生涯画上最惨烈的句号。

但这样有担当、坚持原则的A-史密斯,随着纸媒的衰落不复存在了。

我们印象中的A-史密斯,其实都来自2010年之后,更确切点说,是开始主持《First take》的大嘴。其实早在2003年,A-史密斯就开始涉足电台、电视直播,以嘉宾的角色参加了ESPN多个项目。

他不停地输出各种匪夷所思的观点,不停地和其他人辩论,而且给人的印象都是他在赢,赢麻了。

A-史密斯的辩论模式到底是怎样的呢?过去两年,他和退役后开始做主播的雷迪克有过一些争论,这大概是他从业以来最难缠的对手,风格迥然。

比如:

A-史密斯:吉米·巴特勒是一个外线投手。

雷迪克:啊,虽然我很爱吉米,他是我最好的队友之一,但我第一次听说他是投手。

A-史密斯:他的得分都不是来自篮下。而且你知道,他季后赛还缺席了一段时间……

雷迪克:缺席和命中率有啥关系?根据统计数据……

A-史密斯:(尖利的声音)我每天晚上都看比赛,你别和我说数据,我是看比赛的,(用手指着自己的眼睛,嘶吼)眼睛不会骗人。JJ(雷迪克),你别拿你的西装吓唬我。

又比如:

A-史密斯:乔丹为什么伟大?因为对手都怕他,但没有对手怕勒布朗。

雷迪克:勒布朗拿到4个总冠军,拿到好几个MVP,连续8年进总决赛,你说没人怕他?太疯狂了。

A-史密斯:这不疯狂……(尖利的声音)如果你看过比赛,(嘶吼)你看过他的季后赛……

雷迪克:我打过比赛,我和他在季后赛中碰过面。

A-史密斯:(在多次转移话题后)我说的从来不是篮球的事儿。

如果你看过川普的辩论,或者切片,你或许能感觉到他们的风格很像,不断地利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打断对手的谈话,不利的时候东拉西扯,最后永远用最直观的印象而不是理智、数据、逻辑来坚持他的道理。

川普很成功,A-史密斯也很成功。

他们主导情绪输出,用最直观的一些刻板印象——既不关心这印象从何而来,也不关心这印象到底对不对——开始高谈阔论,于此同时,他们有着自己简单而又直白的逻辑,假如你有不同看法,他们会用夸大的语言和尖锐的语调将你重新拉入他的赛道,再一次地重复他们的结论。

非常讽刺的是,他们的结论,或者说立场,还会发生180度的转变。

2016年之前,在《First take》的节目中,A-史密斯才是詹姆斯的拥趸,另一个评论员,也是被戏称为“美国于嘉”的贝勒斯才是“詹黑”。一切都是节目效果,贝勒斯是白人,所以他做詹黑,支持另一位白人橄榄球明星,A-史密斯是黑人,必须支持詹姆斯。

贝勒斯在2016年离开《First take》,A-史密斯开始不断地抨击詹姆斯,他否认这是因为贝勒斯离开后改变了人设,“我不过是在陈诉事实”。但真正的事实是,《First take》完全变成A-史密斯的个人秀,他需要新的人设,需要新的观点。

或者说,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A-史密斯找到了成功的密码,他可能不懂体育,但他懂互联网。

A-史密斯说,“人们以为自己知道答案。他们不想学习,只想确认你的观点是否与他们一致。如果一致,为什么?如果不一致,又为什么?”

所以他给自己的人设下了定义,“有足够的个性,让人想知道我在想什么”。

只有这样才有利益,2024年,《First take》的收视率平均每期大概是50万人,加上油管的播放,社交媒体上的各种引用,以及这个节目不需要版权和太多的制作成本,是ESPN体育类项目盈利排名靠前的脱口秀项目。A-史密斯的合同也水涨船高,一开始是年薪800万美金,上一份合同年薪涨到1200万美金,新合同是5年一亿美金。

A-史密斯的成功有一部分来自川普——尽管A-史密斯在大部分场合都在抨击川普,但懂王在20年前和他说了一句话,直到现在,A-史密斯都将它当成座右铭。

2005年,A-史密斯在ESPN录制节目,碰到了同样来录制节目的川普,双方相谈甚欢,离别时,川普送给A-史密斯一句忠告。

“如果你欠银行300万美金,而你还不上,倒霉的是你;如果你欠银行3亿美金,而你还不上,倒霉的就是银行。”

现在你能理解A-史密斯最近的操作了吗?

既然已经喷了詹姆斯,A-史密斯就要坚持下去,只要时间够长,力度够大,最后慌的是谁就难说了。

欢迎大家来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后体工队长”看看,有更多NBA、CBA相关考古、评论和人物内容>>

(文/老潘)

本文标签: 篮球  NBA  转载  湖人  詹姆斯